签到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为啥防了个寂寞?该反思的不止他们

【原创】 2021-02-04 06:45 蒋宇骏 抢沙发

  【CNMO】最近这几年,“青少年模式”在网络世界中越来越常见。即便已是成年人的我在打开视频APP时,也会一次次看到提醒“开启青少年模式”的弹窗,让人心情复杂。青少年模式其实就是防沉迷系统。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个词可不陌生。

  2月3日,新华视点发表文章《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再一次引发公众对防沉迷系统的讨论。文章指出,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破解攻略一搜即是,实名制形同虚设。不同平台各自为政也使得防沉迷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作用。不少家长直言,就算所有平台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也没用。“孩子这个玩一会儿,那个玩一会儿,一整天就过去了。”

  在相关评论区,我看到了两种观点。一方认为,游戏开发商只想赚钱,其他方面都只是走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沉迷”问题,该好好整治。另一方则言简意赅: 管管孩子,救救游戏!而在我看来,关于“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这件事,该反思的远不止他们。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先来看看,“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究竟是个啥?

  防沉迷系统一般是指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后来逐渐拓展到其他网络娱乐领域。我国“防沉迷”政策最早在2007年开始推行,当年7月,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早期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了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这些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为了限制这一点,防沉迷系统被加入到每一款网游之中,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进行限制,例如“累计在线时间超过3小时则收益减半,超过5小时收益为零”。

  随着防沉迷系统启用、被质疑,再加入新功能,该系统日益完善。时至今日,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早已不限于网络游戏,凡是可能吸引青少年注意力的网络应用,比如微博等社交媒体、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几乎都被要求加入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区别也许只在于强制与否。

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
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

  现在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不同平台有不同叫法,包括青少年模式、健康系统、守护平台等等,但它们防沉迷的手段都很一致且明确,主要表现为限制时长、限制时段、限制消费、定制专属内容、方便父母监管、加强信息保护,特点是实名认证、强制执行。

  根据我自己对身边弟弟妹妹的观察以及参考相关文章,当前较受青少年欢迎的网络娱乐类别应该是手机游戏和短视频。接下来,我将分别以两个领域的头部应用《王者荣耀》和“抖音”为例,讲讲它们是怎么防青少年沉迷的。

  在《王者荣耀》基础设置页面,有“成长守护”入口,其对应的是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对家长。家长可以通过该平台同步掌握孩子游戏进出、消费信息,一键设置孩子时长、消费额度。此外还有专门的“儿童隐私保护指引”,强调对信息的特别保护。

  此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王者荣耀》未成年账号会受到统一限制:每天游戏时间为1.5小时,每晚10点至次日上午8点期间禁止玩该游戏,充值有上限。这意味着,只要你被认定为未成年人,就无法通过该账号“沉迷”游戏,毕竟到点就会强制下线。(成年人也有时长限制)

  抖音防沉迷系统的规则和《王者荣耀》大同小异,抖音APP称之为“未成年保护工具”,其中包括时间锁、儿童/青少年模式、亲子平台。开启儿童/青少年模式后,系统将自动开启时间锁,默认单日使用时长为40分钟。在儿童/青少年模式中,抖音精选了一批教育类、知识类内容呈现在首页,且无法进行充值、打赏等操作。每日22时至次日早6时,未成年用户无法使用抖音。

抖音未成年保护工具
抖音未成年保护工具

那么,“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为什么防不住青少年呢?

  必须得承认,现在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在“防沉迷”本身这一点上已经考虑得很全面了,主要问题可能还在于对“青少年”身份的认定。正如开头文章所说,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破解攻略一搜即是,实名制形同虚设。一旦避开“青少年”身份,那么你是不是真的青少年就不重要了。“还没听说过哪个孩子因为防沉迷系统不能玩游戏的。”有受访者如是说道。

  回顾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发展,其实验证方式可谓与时俱进,越来越严。最开始它只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码,这对很多孩子来说只是小事一桩——上网随便一搜就是,甚至有人在网上找通缉犯的信息来获得身份证号码。后来,随着网络实名制以及手机号实名办理等要求逐步落实,几乎所有的网络账号都需要通过手机号码验证,并绑定手机号。不得不说,这一步确实狠。

腾讯游戏实名认证和健康系统
腾讯游戏实名认证和健康系统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严格的认证、再全面的规定,都限制不了部分青少年想玩的心。据新华视点记者调查,有些孩子知道“时间到了先退出登录,再打开用游客模式玩,基本没什么限制”,还有些孩子选择“用妈妈的微信登录”,因为第三方账号“登录以后就不会再问其他信息了,默认你是成年人”。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同平台的规定各不相同,且不互通。想玩的孩子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内玩不同的游戏、看不同的视频。

  实在不行,用爸爸妈妈的身份登录。再不行,用爷爷奶奶的身份登录……反正就是,青少年玩不了,就不用青少年身份玩。而对于游戏开发商来说,又确实不敢触霉头,只得利用规则或技术手段不断加码。比如限制老年人玩游戏,让你无法“借用”爷爷奶奶的账号。再比如推出人脸识别功能,通过AI分析玩家年龄,亲眼看看你到底是不是青少年。

  斗智斗勇到这个地步,青少年们好像也确实没得办法了?其实也不是,小孩子的心思可多着呢!经调查发现,“如何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已成为各大搜索引擎的热搜词,一搜就出现大量破解攻略。搜索引擎还会推送售卖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网站和软件。在一个“解除防沉迷网站”上,一个破解防沉迷系统的商品价值为60元。简单来说,这就是花钱请人刷个脸,甚至还有“售后”保障。(但毕竟不正规,也有可能会遇到诈骗。)

  最后,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只要游戏和其他应用仍有吸引力和“上瘾性”,就无法彻底断绝所有孩子对“玩”的念想。而且再严密的系统,也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如果有人想因此“一刀切”,禁掉所有的娱乐项目,则更不现实。

“如何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搜索结果
“如何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搜索结果

在青少年防沉迷这件事上,该反思的不止平台和孩子

  游戏有其存在的价值,青少年有他自己的任务,“青少年防沉迷”这件事本身没错,“防了个寂寞”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在这个过程中,该反思的不止平台和孩子。

  的确,平台和青少年用户是最主要的两个主体,平台应该制定完善的规则,青少年应该增强自控能力。可是,这条关系链上的其他参与者,包括家长、监管部门乃至商家,难道就能在责任划分的时候将自己置身事外吗?当然不是。

  平台不是法官,不能管住一切,如果相关部门能出台相应的规定细则,统一构建、管理防沉迷系统,加强对不正当交易的打击,那么可钻的漏洞就会更少。另一方面,青少年仍在成长阶段,自控能力比不了成年人,如果家长能行使监护权,好好管理、教育孩子,或许他们能更加理性地对待游戏。此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注意,是否对青少年“沉迷”进行过纵容、包庇?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青少年防沉迷”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两个群体的事。同时,我们也不应该轻易就认定某一方没有作为。实际上,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在某种意义上算是根治“沉迷”问题。腾讯等头部游戏厂商也在不断改进,包括旗下不同游戏之间的防沉迷系统互通,这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平台方的态度。

  与此同时,多数未成年人已经形成游戏自我管理意识,能够认识到游戏的两面性。艾瑞咨询联合南方数媒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白皮书》显示,未成年人意识到过度游戏会对成长产生负面影响,57%的未成年人认为对他们游戏时间制约最大的因素是“担心影响学习”。另外,从保护效果来看,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防沉迷系统较过去更为严格、智能,并能够切实有效地制约游戏时间和游戏消费。

  总之,若想要避免“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0
收藏
分享

参与投票

网友评论

发布

热门文章

'

努力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 朋友圈

  • 微信

  • 微博

  • 复制链接

取消分享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发送给更多好友
请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更多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