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2021年 请让我们继续挑战自己!

【原创】 2021-01-01 09:00 陈思学 5评论

  站在2021年的第一天,当我们依旧在揣测新的一年我们还将经历哪些未知时,似乎2020年的离别、痛苦、希望与快乐就在昨天。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人在抱怨过去的2020年度过得有些痛苦,但仍有些人依旧脚踩荆棘,跑过了这个波折又曲折的一年。

  告别2020,迎接充满希望的2021,我们仍需要挑战自我,正视面前的一切。

  说到挑战自我,身边的一位朋友nic向我分享了他的故事。一起来看看他如何利用两年时间,成功减掉了一个自己,开启人生的新模式...

  以下为nic自述:

  毫不避讳地说,在人生的前28年里,我没意料到自己有一天会跑完一场半程马拉松。更准确一点说,我从没想过——或者说用一个更定性的词,从没有痴心妄想过,自己会在27岁的时候,将跑步变成人生的习惯。

  在过去,即便不是最熟悉我的朋友,哪怕是刚刚认识我的朋友都会清楚,以上的自我认知完全是务实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人生过去的27年里,“胖”一直都是我如影随形的标签,在25岁的时候,我甚至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体重超过了150公斤。

算是给一张对比图吧
算是给一张对比图吧

  别说跑步了,就算是简单的快走,都能让我喘上半天气儿。但在25岁的那一年春天,我做了一个足以改变我后半生的决定,下定决定甩掉一个“我”。

附上一张舟山马拉松的参赛照
附上一张舟山马拉松的参赛照

  现在,我29岁了,体重始终稳定在75公斤,不仅跑完了多场金牌马拉松比赛,让运动成为了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也因为一个全新的自我,尝试了过去无法意识到的诸多可能。而这个故事的主角,除了我,还有我手腕上始终带着的Apple Watch。

关于我:“胖”和“瘦”,无关乎外形,只在健康

  我为何会轻易发胖?身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亲爱的妈妈和爸爸总是乐于将其归咎于“吃饭听话”上——到点准时上桌,在学会说话前就已经学会自己拿小汤匙吃饭,他们认为这个天生的技能造就了我的体重;而姑姑们则会将它归咎于每个人体型的差异,她们常常会向每一个质疑我体重的亲戚表达我只是骨架子,超重只是一种青春期的暂时肥胖,并时不时提醒我正处于发育成长定价阶段,需要丰富的食物和营养。

  爸爸妈妈和姑姑们能轻易在一尘不染的地面上查看到散落的发丝,也能从只言片语里理解到邻居们有趣的八卦,但却不肯相信一个事实,那就是处于青春期的我根本不需要“丰富的食物和营养”,超过200斤的体重已经接近与一只幼年大象相当。更为重要的是,在商店里和任何正规渠道,已经基本找不到我的身高合适的裤子了,特别是在淘宝还未流行的年代里,找裁缝定做一度成为我着装的唯一选择。

分享一张大学时期的照片,此时已经可以看出我对美食的偏好
分享一张大学时期的照片,此时已经可以看出我对美食的偏好

  回头来看,造成超重的原因其实并不难懂,与所有肥胖的成因相同,一切都源于长期的暴饮暴食与不正常的生活作息。还记得在高考前最艰难的时期,“吃”是唯一能让我释放压力的方法,炸鸡、薯条、可乐和薯片经常出现在课桌里,每天午饭甚至都要吃上三四碗饭,而在随后的几年里,这样的饮食模式也没有丝毫的改变。加上工作后作息开始变得紊乱,熬夜加上睡眠不足的困扰,令体重走进了恶性循环。

  显然,“胖”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它已经逐步成为了全球化的问题,根据最新数据,可以被定性为肥胖的人口也已经达到7.12亿,这几乎已经快赶上了全球饥饿人口。而我,恰恰就是这7.12亿分之一。从不记事开始,身边每一个亲友长辈都会用“小胖子”来亲切地称呼我,而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身高不足1米55的我就已经成功让体重过百。事实上在过去生命的每一阶段里,我的体重几乎都高于甚至是两倍于平均水准,在25岁的时候,这个数字也达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度:150公斤。

2016年参加CES,此时的体重几乎是人生的巅峰
2016年参加CES,此时的体重几乎是人生的巅峰

  现代的审美观念里,形容女性的美丽或是男性的帅气就前提就在于纤瘦的体型,呈现男性与女性的力量与丰满外形则被列入了“非入流”的审美怪圈。也就是说,至少在许多主流的审美体系中,瘦是类型化的基础,而一旦你在外形上显示出了超重的态势,那么你所坚持的美就会成为一种异端。

  显然服装业巨头们也善于把潮流和美丽这样的词语纤瘦搭配在一起,无论是最大只有32腰围的紧身裤,还是胸围不足100的皮革外套,又或者是每一品牌单季度的Fit系列着装,无一不是在鼓励消费者和当下的消费族群认同“纤瘦”体型即主流的观念。

  这也成为大多数现代人拥有塑性和减重习惯的起因,他们尽可能规避含糖、含盐、含高脂肪和碳水的饮食,用纯蔬菜沙拉和水煮鸡胸肉填满生命,只为将自己塞入小一号的衣服里。

  然而与众不同的是,这反而不是我下定决心减重的原因。事实上,在我的观点中,身材焦虑只是现代社会赋予人类的额外压力,用更俗世一些的话术,就是你的美本质无需任何外界的认同,它只会因为你的自信而客观存在。

再来一张侧面照
再来一张侧面照

  唯一困扰我的,只有因为肥胖而存在的健康问题。在20岁的时候,走路上楼我就会开始大喘气,没日没夜的工作也会让我感觉身体异常的不适,诸如血压、血糖等指标也逐步濒临危险边缘。医生甚至警告我,如果我再不下定决心改变自我,那么心脏病、糖尿病等代谢方面的疾病将会如期而至。

真实的胖到虚脱
真实的胖到虚脱

  正式是基于以上诸多不利的因素,我做出了减重的决定。

关于Apple Watch:它帮助你减重,也和你一起生活

  许多人都会说,减重是一场与热量的搏斗。这个说法对,却也不对。如果仅从结果导向考量,控制热量的摄入的确能从源头控制住体重的变化,但这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热量的摄入多少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若你无法彻底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那么一旦放松对热量的警惕,体重的反弹也只是时间问题。

2019年,我的体重已经稳定在75公斤
2019年,我的体重已经稳定在75公斤

  因此,与其说减重是一场与热量的搏斗,不如说减重是一场与过去生活习惯的告别,每一个想要减重的人,都需要构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健康生活习惯。而Apple Watch的存在,彻底帮助我构建了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

算是给一张对比图吧~
算是给一张对比图吧~

  当然,这其中必然经历了一段很长的适应期。

  虽然Apple Watch初生就具备很强的运动基因,但购买初代Apple Watch完全是出于自身对于苹果产品的消费惯性,最初它的运动检测功能并没有真正打动到我。使用初期,各类iPhone延伸后的应用让人感到新鲜,可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戴着Apple Watch似乎只是因为我花大价钱买了它。

  然而,随着减重目标的确立,Apple Watch开始逐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向我提供相对精确地自身数值之外,精准地替我记录了每天日常习惯,这些因素都帮助我彻底扭转了过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改变彻底从两个方面开始,首先是饮食,减重意味着你需要彻底与过去所喜欢的食物说了再见,透过专业的营养师,快速建立了全新的饮食制度:凡是汽水饮料、蛋糕、巧克力、炸鸡和零食一概都没有,有的只有健康的粗粮、无糖奶制品、鸡肉、蔬菜和一些过去被我称为“垃圾食品”的玩意。

再次穿上过去的裤子,已经能够塞下两个我
再次穿上过去的裤子,已经能够塞下两个我

  决定完吃什么只是饮食的第一步。在人生中剔除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后,你还需要确定“怎么吃”的问题。举个例子,很多人都会有苹果减肥的习惯,水果的代餐的确是减重的方法之一,但实际上苹果中的果糖含量非常高,如果在夜间食用,反而会成为难以代谢的成分。在减重的过程中,晚间8点后的饮食是极度需要注意的,事实上,除去正常的三餐外,其余的补充饮食都被我排除在外了。

  杜绝自己的口腹之欲,说起来远比做起来轻松,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却很少有人能真的将它贯彻始终。而Apple Watch则像是个伙伴,在日常实现了热量的监督。

  比如我会利用一些应用来记录每日的卡路里摄入,作为iPhone的延续,Apple Watch版本的应用能提供实时给出摄入的数据,特别是在不方便携带手机的场合下,它将会无比有用。

  “今天还有200卡的量哦”,当你摄入一定的饮食后,数据统计会让你有所顾忌,而这样的实时提醒,结合个人想要瘦身的念头,往往就能让你战胜口腹之欲。

  值得一提的是,从减重的开始至现今,“节食”始终没有出现在过程中,唯一调整的只是过去糟糕的饮食结构。换句话说,在减重的过程中我从没有体验过饥饿,唯一缺失的只有糖分所带来的快乐而已。

基于健康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目前体脂率始终维持在10%左右
基于健康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目前体脂率始终维持在10%左右

  另外,许多减重的人会忽视饮水的作用。事实上,合理的水分补充是健康代谢的基础,如果水分不到位,减重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过去,含糖饮料几乎是我补充水分的全部来源,每一个人都熟知我对于可口可乐的偏好。而当我决定减重后,合理饮水也是改变饮食结构的关键之一。

  Apple Watch在此时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我建议身边每个人都尝试下WaterMinder这款应用,它的功能异常简单,就是按时通过手表的推送提醒用户该喝水了,如此一来,我就再也不会因为工作忙碌而忘记喝水。WaterMinder真正彻底让喝水成为了我的日常习惯,如今,我已经不会等到口渴难耐再举起水杯,而是会按时补充水分。

  饮食习惯的建立是减重的基础,但却不是全部。在饮食习惯之外,减重还需要配合合理的运动,两者的结合才能确保减重的实际效果。这显然就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最大障碍。说实话,因为体型的缘故,小时候开始我就是体育课的大逃兵,别说跑上一公里,就是简单的操练课都能让我累得满头大汗。

  更重要的是,过大的体重令许多常规运动变得十分危险,诸如快步走、慢跑、椭圆机或是登楼机等健身房热门的有氧运动,它们会造成膝盖的损伤,带来运动伤害。

  因此,在减重初期,游泳几乎是我唯一能够进行的有氧运动——每天1小时的持续游泳往往能让我消耗多大2000卡的热量,配合本身就不低的基础代谢,帮助我快速的实现了重量的下降。

  而Apple Watch本身可视化的运动检测,则是其中的一大助力。当时佩戴的Apple Watch Series3在水下具备准确的光电心率检测,通过这一数据的监测,我能完全控制自己始终处于有效有氧状态,从而确保运动效果的最大化。同时,与iPhone联动的健身数据又能极大的方便我在游泳后进行数据的统计,从而看到自己的成长。

  最初,一小时的时长内我只能连续游700米的距离,而在一年后,一小时已经足够我游2500米,此时体重也已经回归了正常。而如此强度的有氧训练在减重的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心肺能力和四肢的力量,这些都为我日后的马拉松之路打下了基础。


  市面上能够在水下监控心率的运动手表并不少,具备动态运动监控的产品也比比皆是,在过程中我也尝试过不少其他类型的产品,许多身边的朋友都会好奇,为何最终仍然只留下了佩戴Apple Watch的习惯?

  就像饮食那样,运动本身的坚持源于运动习惯的建立,而要养成运动习惯,首先就要消除每一个运动者对于运动的天生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人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并最终建立起运动的习惯。显然,Apple Watch成功了,它彻底让我放下了对于运动的恐惧。


  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其他的运动类手表,Apple Watch在运动检测方面的功能区别其实并不大,但它却有着一个极大的优点——能让你光速收获运动的成就感,在健身应用中,苹果会自动根据用户的身高体重来设定一定的运动目标,而这些量化的圆环则对应着你每天的消耗,完成它们往往确保了我实现了基础的运动。

  看着一个个圆环被填满,弥补了我减肥初期因为糖分摄入减少而产生的恐慌感,也最终放下了对于运动的恐惧。

  Apple Watch无疑会利用各种模式来刺激你完成所设定的目标。比如表盘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你站起来活动,保持呼吸,每隔一段时间都推送圆环的完成情况,甚至会告知你好友的运动情况。事实上,社交属性的加入也是Apple Watch的一大创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与好友都会通过健身记录共享来分享运动的记录,这大大激励了我运动的斗志,有时候看着身边人消耗的卡路里量,“多超越一点点吧”往往成为了我加速减重的契机。

奖章机制也是Apple Watch激励运动的一大优势


奖章机制也是Apple Watch激励运动的一大优势

  改变运动习惯、改变饮食习惯,是减重所需要确立的两大前提,而严格执行这两件事,则是其中最艰辛的过程。在这其中,Apple Watch显然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这个戴在手腕上的设备通过各类的传感器,通过量化的数据,让你更了解你的生活,也更了解你自己,至此,你也能更准确地看到自己的改变。

关于跑步:开启人生的新模式

  咬牙立志减肥的朋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但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其中的缘由其实并不难懂,因为大多数人都无法真正建立起运动的习惯。很幸运的是,在长达2年的减重过程中,我建立起了运动的习惯,并在其中找到了过去没有体验的快乐。

  因此,我必须将一些篇幅留给跑步。

  实话说,跑步其实并不适合减重,对于大部分肥胖人群而言,过大的体重基数对膝盖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同时长跑训练对于心肺也有着较大的压力。但天生对于速度的追求,是人类的原始天性,而不断超越前者,并最终征服过去不可想象的距离,足以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不过,对于跑步这件事,显然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去做的,对于普通人是这样,对于处于减重期的我而言,更是如此。

  现在回想起来,若不是遭遇了长时间的平台期,我恐怕不会在运动的列表中加入跑步。在体重跌入100公斤后,我进入了每个减重者都会遭遇的平台期,看着体重始终维持在95公斤左右,我决定加大自己的运动量,而跑步这种最简单、最方便的运动模式,就成为了游泳之外的选择。

  很显然,我低估了跑步的困难。还记得在17年刚刚接触跑步的时候,3KM是短期的跑步目标,还不是最温暖的春季降了温,穿着短袖略微有些冷的温度下,刚跑不到500米我就立刻感到了呼吸的急促,Apple Watch的心率显示直接跳上了185——这已经超过了我的有效有氧心率区间,此时的运动其实并不能最有效的帮助我减脂。

40分钟跑5.47KM,但这已经是当时的极限了
40分钟跑5.47KM,但这已经是当时的极限了

  不过,放弃从来就不是我的专长,相反我反而将跑步看作是人生必须跨过的挑战,征服困难所获得的快乐最终促成了我的成功。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专业科学的训练过程。比如,我开始寻求身边专业马拉松跑者的帮助,通过Nike+ APP来规划自己的跑步频率和配速,在强调速度之前,先让自己习惯长距离的快步行走。而在随后,我开始逐步按照安全有氧心率的数据,调整配速和步频,并进一步强化体能。

  于是,在健身的列表中,你会看到距离的持续增长,3KM、5KM、10KM,随着跑步训练的进行,日常跑步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长。同时,心率数据也逐步趋于稳定,如今,确保430配速情况下,动态心率能够维持在160-165之间,静息状态下,心率也回归了更健康的区间。


  事实上,在跑步中我也寻找到了一种与自我对话的相处新模式,这是游泳所没有给与的感受——当你的呼吸保持匀速,心率调整到合适的模式,整条道路就只剩下你与自我对话,右手跳动的数据显示,就是自我对于挑战最好的回答。


  在无数个夜晚,放下忙碌的工作,戴上耳机,在Apple Watch上打开Apple Music的运动播放列表,在苏州河边上跑上十公里,一度成为我减压的最佳途径。不知从哪本书上看过一句话,其中写道“人生需要留白,需要慢下来,需要孤独,需要留给自己的时间”,无疑,跑步成为了生活和工作之外,我留给自己的时间,它给了我足够的留白时间,好好整理自己,重新出发。

  后来的故事,我在开头已经揭示了。

1月1日新年元旦跑,完赛奖牌
1月1日新年元旦跑,完赛奖牌

  在决定减肥的14个月后,我减掉了75公斤的体重,并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场马拉松。现如今,我加入了跑团,通过跑步,我去到了许多地方,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也开启了过去无法想象的人生。久未见面的朋友常常会讶异我的改变,他们时常会问有关减重、有关跑步的问题,也会好奇,在完成了看似创举的目标后,下一步会是什么?


  “谁知道呢?”,我通常会给出这样模棱两可的回答。在我看来,人生最美妙的事正是在未知中探索万种可能性,去努力去改变,谁都可能做得到。

现在最后

  正如“减掉了一个自己”的nic一样,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足以让人重获新生。可以说,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的收获。

  这其中,Apple Watch就是我们腕上的最佳伴侣。它可以监测我们的锻炼情况,通过“三大圆环”还能让我们了解到每日的运动量;它也可以激励我们运动的斗志,帮助我们时刻保持活力,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甚至于,那种轻拍手腕的提醒,也能在某些时刻提醒你站起来活动,保持呼吸,甚至会告知你好友的运动情况。

  更健康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新年愿望。戴上你的Apple Watch,给自己定下一个小小的“Challenge”。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后,一定会收获颇丰。

  2021年,请让我们继续挑战自己!

文章标签: Apple Watch 挑战
0
收藏
分享

参与投票

网友评论

发布
新年新气象,一定要给自己定个目标啊
2021-01-04
0
希望能成功减肥啊,能和这个帅哥一样
2021-01-03
0
非常励志了,希望能启发更多的人啊
2021-01-03
0

热门文章

'

努力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 朋友圈

  • 微信

  • 微博

  • 复制链接

取消分享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发送给更多好友
请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更多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