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极简主义”遇上“雅致设计” 如何当一枚有序的“微云台”?

【原创】 2020-05-31 15:41 孔六六 抢沙发

  今年的第一次出差,我献给了vivo。当我身处于广州东莞的vivo全球总部里的雅致美学空间时,迎接我的不仅有vivo X50系列的真机,还有任安和余锋,这两位站在真机后面的男人。他们二位,前者是vivo X50系列的设计师,后者则是vivo工业设计的总经理。


  “微云台”自然成为了本次vivo X50系列之行绕不开的话题。随着亲自上手把玩了一番真机之后,我心中不由的产生了疑惑:“微云台”的加入势必会增加整颗主摄sensor的体积,更不要说还有潜望式长焦以及高像素的虎视眈眈,众所周知,它们都是手机机身在厚度和重量方面的头号大敌。只是手中的X50真机非但没有我预想中的“敦实”,甚至将它和我手中正在使用的手机相比,还要薄上不少。“121”的镜头分布,虽然整体仍旧是常见的矩阵式结构,但看上去少了镜头堆砌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局促感。

  身边的同仁们显然也有不少和我存在着相同的疑惑,vivo X50系列如何在配件上做“加法”的同时为机身做“减法”。于是整场技术沟通会似乎变得有意在向“机身空间管理”交流会的方向靠拢,大家都想要搞清楚的是:“极简”与“雅致”是否冲突?而“雅致”如何让微云台在美感上变得“有序”。

有序之“简”,不“减”雅致

  在vivo看来,“极简”是对“优雅”的最好诠释。当任安向我罗列出vivo从X1到X3再到X5的设计体系时,我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秩序感”。任安说:“包豪斯、凡·德罗提出的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有很多影响了vivo目前的产品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吗?事情开始变得有趣了起来。因为“现代设计”通常又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它想展示的核心便是“技术美”,或者说“机器艺术”。简单来说,现代主义强调“形式”服从“功能”,功能与理念,注重“意”,提倡机械化制作。以此种理念去奠定vivo X50系列整体的设计风格,很容易让产品与设计师之间产生出理念上的情感共鸣。


  毫不夸张的说,“现代主义设计”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功利化设计,一切为了“功能”而服务,当任安将它演化到vivo X50系列身上的时候,所追求的“功利”实则就是“雅致”,所有多余的元素雕琢与多此一举的刻意加入理应都将被剔除。经历了“化繁为简”,少了矫揉造作的美感包袱,vivo X50系列所回归的纯粹令它显得格外从容,雅致之美,悠然浮于其中。

  “极简”设计,驱动“雅致”之美的诞生,化繁为简的过程自然不能是盲目且慌乱的。耕植于线下市场多年的vivo对于消费者们的需求把控相当纯熟,所以vivo X50系列上首先要“简”的,便是“重量及厚度”。

  余锋说:“我们团队会始终觉得,包括早期做最薄的产品,包括后面轻的手感、好的手感、握持感对消费者来说都很重要。”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丰富,各种类元器件的完善同时也意味着手机内部的空间将会被压榨的越来越小,所以如今的手机越做越重,越来越厚的情况,乍看之下似乎非常顺理成章,但这种“失控”真的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似乎并不是。手机“重量与厚度”的增加实则应该是手机制造商们所要面临的成本,可如今这些“成本”,却被转嫁到了使用者的身上,当“制造成本”被转化为了“使用成本”,消费者自然而然的便会对手机的重量和厚度格外敏感。

  所以任安和余锋并不打算去跟随这个“逻辑上似乎有些问题”的手机造型趋势,身为设计师的他们,从今年开始在时尚圈中蔓延的“Fashion Archive”理念中取得了灵感,在vivo的“时间胶囊”里,他们找到了vivo X1的手稿,在那个智能手机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vivo X1以6.55mm的超薄机身打破了当时的手机机身记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机。于是他们也决定,为vivo X50系列重新披上“超薄机身”的旧衣。


  7.49mm,游标卡尺上所显示的数字,是vivo X50系列整机最薄处的厚度,也是迄今为止5G手机最薄的厚度;172g,如果我没记错,这应该是目前5G手机的最轻重量,而vivo X50系列是第二个拥有这样重量的5G手机。

  其实单从vivo X50系列这“一简”来看,“简”去的是重量和厚度。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的是,我用了“简”而非“减”。因为vivo X50系列的轻薄之躯,不单只是通过“减去”各部件的重量来实现的,在任安看来,“堆叠”是从另一个位面对“简化”发起的另一种解读,将原本位置零散的部件通过高度集成化的工艺“归一”,也是对机身空间设计的简化。从X27开始,vivo便企图通过一种叫“归集设计”的逻辑,向外界展示他们所崇尚的“有序感”。所以不只是“微云台”,在vivo X50系列的身上,屏幕、电池、机身内部的元器件,堆砌它们的方式变为了更有序的堆叠,高度成熟的工艺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vivo X50系列内部的结构,更是行业对5G手机“如何做到轻薄”的认知。

  好的设计无须赘述,却值得分析和分享。不知不觉间,vivo X50通过“有序”,已经在接收设计师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雅致”。任安说:“关于厚度和重量,大家可以发现在整个行业中,应该是从去年开始,大家都会做得比较厚重,因为这是比较难攻克的一个难题。我们把电池的重量、中框的重量、玻璃盖板重量减轻,这都是一些解决方式,主要还是靠设计和硬件的平衡。”他在讲解整个X50系列的设计意图时不止一次的在强调“平衡”,元件体积与机身空间的平衡、设计与体验的平衡、灵感与现实的平衡,还有如何能让人机之间产生情感共鸣的平衡。

乐此不疲的“有序”,信手拈来的颜色

  不只是任安,整个vivo都认为:当手机成为人身体的延伸,手机产品已经不是简单日常的通讯工具,它是人们彰显个性和生活态度的时尚单品;是实现自我表达的载体;更是人与世界连接的桥梁。所以说白了,手机在外观设计上真正应该“炫技”的点,不是如何“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是如何“树阴照水爱晴柔”。视觉上的“和谐”,往往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智能手机的影像系统进入到“多摄时代”时,手机后置镜头的排布,逐渐成为了一项考验厂商设计功底是否深厚的新标准。更何况此次vivo X50系列由于“微云台”结构的加入,对于相机模组和手机机身整体布局之间的平衡来说,又会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如何在相机元器件数量增加的同时维持设计整体的“有序”,“归纳与分层”成为了让vivo X50系列保持雅致之美的关键。

  由于“影像突破”依旧是本次vivo X50系列的产品重心,所以机身布局上一切有关“归纳与分层”的部分,都是通过“相机”模组发散而来的。以占据C位的微云台主摄为起始,任安将vivo X50的机身背部分成了三个部分,他为这种设计起了一个相当雅致的名字——多层云阶。


  经由“微云台”所打造出的“阶梯”,一步一步将我们带领至手机背面的整个空间。很有影射意义的名字,短短四个字变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微云台”是X50系列的起源,“微云台”是X50系列的灵魂。“多层云阶”的第一阶为承载主摄、人像和广角的高阶梯,采用的是经典专业的黑色;第二阶为承载着潜望式变焦镜头的中阶梯,采用了与第三阶梯(电池盖)相呼应主题色,把摄像头变为了继电池盖、中框之后的第三视觉点。

  此外X50系列的R3圆角矩形的摄像头模块外观,和手机四周的圆角、柔性屏的曲面弧度,以及机身整体所采用的圆润线条达成了风格上的默契。分层即为云阶,归纳则为线条,雅致置于有序。

  同样“有序”的还有一直以来流淌在vivo X系列身上的时尚元素。即便奉行的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基调,但是X系列的配色和其灵感的来源从来就没有让我失望过。浅醺、液氧、引力、黑镜,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词语,当被赋予了颜色的意义时,总是会在我反复琢磨之间渗透出一种荒诞的美感,思索良久,我才惊觉vivo能够如此这般“信手拈来”,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构建出事物与颜色之间的“联觉”。最终透过AG磨砂工艺,达成手感上的升华,观感上的虚幻,定义上的飘忽,情感上的欲说还休。

  任安说:“我们的产品毕竟是一个商品,不可能完全按照设计师的想法,假设我们做出来的是一个天价的产品,我们还是会做在我们期待值内最终呈现的状态。”有序的雅致就是设计师们对X50系列的期待,反之,X50系列正是vivo和设计师们所要表现出的坚持。

用有序的“设计驱动”,对抗无序的焦虑迷茫

  包豪斯在自己的现代主义设计作品中提倡,设计最应该关注的是人的感受,而不是漫无边际的产品。说得直白些,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如果设计不被人接受,这就是不成熟的、失败的设计。这就像我们这些文字工作者在创作时一样,少说陈腔滥调,只有真诚说得说“人话”,才能打动读者

  vivo觉得设计是能打动消费者的情感体验,这其实也是 vivo 非常坚持的点,依托于微云台和现在主义设计诞生的vivo X50系列,是vivo设计驱动战略主导下的第一款旗舰。任安和余锋想要通过X50系列阐述的,是所有的设计都必须永远以人为本,以市场为根基做出更适合用户的设计,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改进。

  在我将要放下手中的X50,离开vivo的全球总部时,任安说:“所谓正面的设计,是希望我们的产品是有温度的,不仅仅只是我们一个冰冷的产品或者是通讯工具,因为手机未来就是我们身体延续的一部分,我们每天用的时间有 5、6 小时或者更长,这个时间是需要更亲密,而不是很冰冷的产品。”

  有序的雅致虽无言,却有温度和人情味儿。 

文章标签: vivo vivo X50 微云台
0
收藏
分享

参与投票

网友评论

发布

热门文章

'

努力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

  • 朋友圈

  • 微信

  • 微博

  • 复制链接

取消分享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发送给更多好友
请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更多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